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 杜忠誥中道靈智談書法美感
轉載自經濟日報
臺師大EMBA日前舉行藝文大師講座,邀請當代書法藝術的經典與代表人物之一「杜忠誥」,針對中道靈智的美感心靈之涵養—以書法藝術為主題,分享他在臺灣文化藝術和國學研究領域的心得與看法。
杜忠誥為國內少數兼擅行、草、隸、篆、楷的書法家,具有日本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、臺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。1982年獲得中山文藝獎、吳三連文藝獎,1993年獲頒國家文藝獎,2016年又獲總統府頒授「二等大綬景星勳章」。
「來自鄉下的野孩子意外進入書法藝術的美妙世界。」杜忠誥自16歲開始接觸書法,至今近一甲子的瘋狂歲月。他說,寫書法是沈澱心靈的最便捷方式之一,也是深度認識中華文化的最佳平台。書法藝術的美學特質就像演奏小提琴一樣,弓與弦的摩擦力道太多或太少皆影響音色,必須得不多不少;而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就是不斷的不多不少調節自我之心,最終型塑成美感,若沒有美感則只會剩下功利。
杜忠誥認為,中道靈智是一種高度的「存在智能」,即是指存在的生命體,能在心與心、心與物,乃至物與物的互動中,能始終維持一種中正和諧的智慧能力,就人類而言,便是個體自立(內在身心和調)與群性和諧(外在人己關係)的綜合智慧。人生就是各種錯綜的角色互換,並且把每一個角色扮演好。
他說,一個具備高度「存在智能」的智者,必然對於整體宇宙人類生命常有終極關懷的實感,具體表現在生命當下的坦然面對,與直覺感悟的隨順區處之中,這種化解對立矛盾與統一和諧的存在智能,係指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「實踐的智慧學-Philosophy」,也是東方文化精蘊所在的「中道靈智」。杜忠誥指出,Philosophy就像是中文的「道」,因為道由「首」部(思考、智慧之意)與「辶」部(行動、實踐之意)結合,意指知行而一。
而中道靈智(審美判斷)之體取與把握,有識中、用中、守中三種實踐工夫。其具體實踐在一心三觀(即空、即假、即中):一空觀破假,二假觀破空,三中觀執兩(理智的分析)而用中(直覺的感悟),破空(斷見)、有(常見)兩端而成中道觀,消解一切對立而統合,為一具有合諧美感的美妙世界,這是人類生命的最高理想境界,也是一切藝術所要面對,並加以解決的問題。一切法皆是佛法,書法不離一切法,企業亦是一切法中的一環,所有與人相關的亦是佛法,就是覺悟的方法。
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指出,中道靈智的存在智能與高階經理人息息相關,因為必須在自我個人與群體間取得和諧。「剛強易折,有容乃大」,傑出的高階經理人需有群體的支撐,應從各面向去發現他人優點、尊重不同看法,設法從中理解其差異,以合諧的方式,朝著與群體共存共榮的方向去發展,這才是高階經理人的智慧。